关闭
首页 > 文化探源 > 正文

这一天,不能忘!不敢忘!不会忘!

时间:2023-09-18 10:18
作者来源:国搜   豆豆28
网址:http://www.ychuanba.cn/a/zz.wenming.cn/

语音朗读:

          重点推荐:谁没经历过风雨(外一篇)

            (4)外观完整,无鳞片脱落之现象。不想吃醋的爸爸怎么办呢?在太太喂奶时,你可以坐在一边摸摸宝宝的小手小脚,同他说说话,让他感受爸爸的微笑和气息,或者陪宝宝睡觉,在宝宝醒后同他一起玩耍……慢慢的,宝宝会把关于爸爸的这些特征也与甜蜜的“享受”联系在一起,并且乐于和你在一起。但宝宝刚出生时,自身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能抵抗大部分的病毒,一般在6个月之内不太容易生病,爸爸妈妈们不用急着给宝宝买保险。

            不过,如果宝宝不仅睡觉多汗,还伴随着其他的异常表现,那么家长们就需要引起警惕,及时带宝宝就医,切不可自己随意处置哦。4、不喜欢今天的菜。

            3、社保机构受理参保资料,审核参保信息,录入参保信息,建立社保征收台帐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在银行托收应征费用。3、奶酪:奶制品是食物补钙的最佳选择,奶酪是含钙最多的奶制品,而且这些钙很容易吸收。

            多抚摸孩子,多给孩子安全感。教育孩子不偏食,不挑食。

          谁没经历过风雨(外一篇)

          这一天,不能忘!不敢忘!不会忘!

          曾记否?九一八!华夏大地满目疮痍!炎黄子孙血泪交加!

          图为日军蓄意制造柳条沟事件的现场,即“九?一八”事变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后,风雨十四载,超过3500万同胞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东北各地奸淫烧杀,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望不尽的山河破碎,数不完的屈辱与苦难。

          图为1940年6月28日,86架日本飞机,对重庆进行三个多小时的轰炸,重庆旧城区几乎全部被大火焚毁。

          1931年9月18日,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悍然炸毁南满铁路铁轨,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军占领沈阳城(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当时的国民政府,竟下令“不抵抗”,日军长驱直入。此后,国土沦丧,山河破碎。

          图为日军在实验室用中国人进行细菌试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背井离乡的悲惨遭遇也喊出了每个中华儿女抗日救国的强烈心声

          谁来担当民族大义?谁来挽狂澜于既倒?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响亮地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

          杨靖宇、赵一曼……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骨干奔赴东北抗战一线

          从此,白山黑水间抗日武装有了“主心骨”山林密营中筑起了一道道抗日长城

          图为杨靖宇同志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杨靖宇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日军将杨靖宇遗体解剖后发现其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见到的只有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

          多么坚强的抗日斗志

          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1师2团政治委员,11月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被日军发现。

          日军对她施以酷刑,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仍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6年8月2日被敌人杀害。

          多么坚韧的抗日意志

          这是位于牡丹江市江滨公园的“八女投江”群雕。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只有13岁,花一般的年纪,她们为守护家乡而战,1938年10月,为完成掩护大部队突围的任务,壮烈牺牲在了冰冷的河水中,她们的名字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安顺福、王惠民……

          抗日战争中,战斗在长城上的八路军。新华社发

          14年中,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发出了响彻天际的呐喊:前进!前进!前进!

          2021年9月18日拍摄的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14年的浴血奋战,14年的誓死保卫,向我们证明胜利终将站在正义的一边。

          如今又到9月18日,92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这刻骨铭心的屈辱,我们从未忘记,更不敢忘记。

          居安仍要思危,盛世更需警钟,铭记那段血泪史,是对先烈们的致敬,也是对我们的警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邹颖颖 竹溪新闻网编辑部:0719-2729868
          【竹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竹溪新闻网"、"来源:竹溪论坛"或"来源:今日竹溪"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竹溪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竹溪县委机关杂志社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竹溪新闻网注明"来源:XXX(非竹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2729868 0719-2722699

          赏帮赚
          无障碍浏览